闽财网
您当前的位置 :主页 > 闽财网 > 企业 > 正文
走一线看苏州:“人间天堂”如何应对新挑战
2019-09-06 17:22:01来源:阅读:1

图片

印象中的苏州,是“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是苏绣、评弹、园林艺术……

今天的苏州,是位居全国城市第7位的耀眼GDP,是园区合作发展典范的苏州工业园,是金鸡湖边的诚品书店……

时代在变迁,城市在发展,有“人间天堂”之称的苏州,面对各种挑战,发挥自身产业优势推动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是苏州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如何更好地发展制造业,苏州一直在探索。

今天的苏州,坐拥多个开发区,在吸引高端制造业集聚的同时,主动扩大制造业辐射范围。近年来,苏州以“制造强市”为目标,全面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经过一轮一轮的产业梳理,苏州制造业得到了整体性升级。2018年苏州完成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855亿元,技术改造投资占全部工业投资比重的77.6%。今年苏州市持续开展“千企技改升级”行动,实施百项千亿元重点工业投资项目,1月份至7月份全市工业投资和技术改造投资保持两位数较快增长。

今天的苏州,新兴产业是“双面绣”的“新绣样”。苏州将生物医药列入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8月份,由中国癌症基金会发起、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支持的“达伯舒卫生扶贫公益项目”在苏州工业园区启动,信达生物制药集团已建立起一条包括21个新药品种的产品链。目前,苏州已形成了工业园区生物医药、苏州高新区医疗器械、昆山小核酸、太仓生物制药、吴中医药产业基地等产业集聚区。

苏州纳米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先导产业也是独树一帜。按照“产业发展、规划先行”的要求,苏州先后出台《关于建设苏州市先导产业创新集聚区的实施意见》《苏州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0)》等系列政策文件,坚持集聚发展,高效配置创新资源,全力引导人才、资金、项目、载体向创新集聚区集聚,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

根据江苏省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总体布局,苏州重点培育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高端纺织、新能源与智能电网、汽车与零部件、纳米技术应用、光通信、软件与数字经济、机器人与关键零部件、高端装备、集成电路、物联网、前沿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集群。今年,苏州在高端纺织和纳米技术应用领域积极创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确保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

国际贸易不景气,苏州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比如,今年1月份至7月份,飞利浦医疗(苏州)有限公司实现进出口1.8亿美元,同比下降17%。其中,出口0.92亿美元,同比下降5.3%。面对新形势,苏州今年密集制定出台了《关于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苏州市推进商务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苏州市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工作方案》等政策举措,推动营商环境和开放型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方式得到进一步转变。

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苏州立足实际出实招。在苏州市委第十二届八次全会上,时任苏州市委书记周乃翔说,聚焦优势领域更深层次参与国际分工,依托创新链提升产业链,围绕产业链优化创新链,向自主可控目标加快迈进,向中高端目标不断攀升。

随着江苏自贸试验区苏州片区成功获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等系列国家级试点试验有序推进,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正加速发展壮大。“中新”“两岸”“中德”三大开放平台建设不断深入,苏州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和载体功能又迎来了新的提升和突破。

今天的苏州,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凭借完善的产业链、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趋优”的发展态势。

图片

转型升级案例一

苏州高新区: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近日,14个项目相继入驻苏州高新区,这也是南京大学苏州创新研究院落户苏州高新区后入驻的首批项目。这批项目以当地14家重点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为导向,依托南京大学的科技成果和技术支持,以及该校苏州校区的人才优势,通过“产学研融创”深度合作方式,努力把院校的科技成果、创新人才转化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

“这是苏州高新区大力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结出的一项重要成果。”苏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吴新明表示,苏州高新区近年来一手抓创新、一手抓产业,重点发展信息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大数据产业、新能源产业、大健康产业等五大先导产业集聚区,全区创新成果加速涌现,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2018年末,该区各类科技领军人才超1000人次,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112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8%。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56亿元,工业总产值3500亿元,各项发展指标在国家高新区中名列前茅。

“8年前,我们选择了苏州高新区,就是看中这里完善的工业体系和创新氛围。”浙江大学苏州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叶继术说,研究院自成立以来,精准聚焦“大健康”和“信息技术与智能制造”两大领域,目前已建成14个研究中心和11个联合研发中心,孵化衍生出科技创新型企业上百家。

目前,苏州高新区已集聚超百家“中字头”“国字号”院所平台和研发基地,人才总量达到25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3万余人,各类领军人才1200多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443家。

为精准服务园区企业,苏州高新区科创局主动牵头,以园区科研院所和企业为对象,积极围绕产业发展方向,定期召开不同主题的产业对接会,受到园区企业一致称赞。区内企业阿里云计算(苏州)有限公司与苏州协鑫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在产业对接会上达成了合作意向,通过阿里云大数据分析提高协鑫切片生产车间良品率,为协鑫大幅节省了生产成本。

苏州高新区将今年定为“项目突破年”,组建高新技术产业转化促进中心,以此实现园区创新转型大提速。据了解,该中心将肩负起加快推进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及引入匹配产业发展所需重大创新项目双重使命。

吴新明表示,当前园区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为出发点,正在积极打造高端产业新高地、创新融合新高地、营商环境新高地和生态宜居新高地,全力提高基础研发、自主创新能力,健全现代化高新技术产业体系。

转型升级案例二

科技激发张家港产业转型动能

池水清澈,游鱼成群,不远处葱郁的灌木丛形成天然“屏障”。若不是门口挂着醒目的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的招牌,很难相信这是一家钢铁厂。

近年来,苏州张家港市以“绿色转型”为抓手,科技赋能,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了制造业转型。

“经过预处理的中水达标回收,而且能养鱼。”江苏永钢集团副总裁、联峰实业集团总经理张刘瑜告诉记者,污水经过预处理,大部分的悬浮颗粒物被去除,达到回收利用要求。预处理后的中水经过超滤膜和反渗透膜除盐等核心处理工艺,产生的净水送至发电厂,浓水则可以作为高炉冲渣的补水使用。中水冶炼、净水(除盐水)发电、浓水(含盐水)冲渣……经过沉淀、过滤、反渗透等处理,永钢集团实现了污水零排放。

近年来,江苏永钢集团不断加大节能环保资金投入和环保项目技改力度,通过引进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实施环保项目技术创新工程,提升企业节能环保综合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张家港经济开发区内国家再制造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记者看到了焕然一新的再次制造起动机,再次利用的电池包……

国家再制造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由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合作设立,是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领域唯一的第三方国家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有汽车动力电池、氢燃料电池、车用高速驱动电机、汽车零部件、环境与疲劳寿命检测等六大测试中心,具备全套的新能源动力电池、氢燃料电池、高速驱动电机、传统汽车零部件检测资质和能力。

张家港清研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郑郧介绍,报废的汽车零部件不再是废铁,通过回炉重造,就可以再生产再利用,价格却只有原来的60%。2018年,国家再制造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产业链规模达50亿元,产值达到20亿元。

从2013年起,张家港加大产业调整力度,在全市范围内深入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到2018年底,共投入资金4.4亿元,累计淘汰落后企业800余家。

“张家港还加大了生态建设投入力度,每年生态环保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3%。”张家港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夏燕良告诉记者,近年来张家港积极推进排污权、碳排放交易,健全生态补偿机制,落实污染物排放总量财政挂钩政策,加大了对企业提标改造、污染减排的补助力度。

转型升级案例三

优良生态环境提升昆山竞争力

“减少煤炭消费总量”“减少落后化工产能”,是昆山生态文明建设难啃的“硬骨头”。近年来,昆山市减煤减化工作有序推进。2017年至2018年,全市累计关停淘汰落后化工企业82家,整治燃煤锅炉40台,落后化工产能淘汰率达40%。

昆山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立市”作为首要任务,以稳增长为前提夯实“绿色实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路径激发“绿色动力”,以转型升级为支撑扩大“绿色空间”,以增进福祉为目标打造“绿色民生”,筑牢生态防线、不越生态红线、守住生态底线,“美丽昆山”实现“全新一跃”。

在淀山湖畔,一种黑色身体、白色尾巴、浅灰色翅膀的小鸟让昆山生物多样性本底项目调查小组人员眼前一亮。原来,这是白翅浮鸥,以前在昆山地区一直没有明确的影像记录。生物多样性调查取得的成果直接论证了昆山坚持“生态立市”决策取得的积极成效。昆山系统编制了生态保护统筹规划,实施“退工还农”“退渔还湖”“退塘还林”,落实沿线水域、湿地、生物保护措施,建设阳澄东湖公园等一批湿地公园,为绿色发展积蓄动能。

昆山高新区宾科精密部件(中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高端精密紧固件的外资企业,现代化的生产线配备了一流环保设备,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污染物排放。

从末端治理到源头控制,近年来昆山严格限制建设高能耗、高排放、产能过剩和简单重复的项目,大力推动环保设备升级,守住生态底线,使绿色资源与高质量发展有机关联,构建了以绿色为特征的产业增长极。

转型升级是绿色发展的关键之举。近年来,昆山加快创新发展,每年设立不少于20亿元专项资金;制定实施《昆山市工业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昆山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1年)》,重点发展光电、半导体、小核酸及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四大产业,做大做强做优经济,为全市绿色发展打牢产业基础。

今年1月份至8月份,该市PM2.5平均浓度为34.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79.4%,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绿色成为昆山发展的主基调,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昆山新的核心竞争力。


推荐阅读:叶紫网

版权和免责申明

闽财网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相关作品的原创性、文中陈述文字以及内容数据庞杂本站无法一一核实,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