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益链科技区块链全球生态大会:基于区块链的公益实践
来源:今日商讯www.prtoday.cn 2019-07-18 09:56:40 闽财网
导读:在区块链技术应用落地的实践当中,我们不光希望能为传统行业赋能,更希望助力公益慈善高效、透明、有序的运作,这是益链科技的初心,也是全社会的责任。 在益链科技召开的2019区块链全球生态大
在区块链技术应用落地的实践当中,我们不光希望能为传统行业赋能,更希望助力公益慈善高效、透明、有序的运作,这是益链科技的初心,也是全社会的责任。 在益链科技召开的“2019区块链全球生态大会”公益圆桌论坛环节中,SEE西南中心秘书长萧今女士、壹基金秘书长李弘先生、万科基金会秘书长陈一梅女士、正德慈善理事长吴朝晖女士等四位嘉宾围绕《区块链的公益实践》展开了热烈讨论。该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行政管理系讲师/助理教授卢永彬先生主持。
以下为圆桌论坛实录(有删减):
![]() ![]()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行政管理系讲师/助理教授卢永彬 萧今:我们的项目名叫诺亚方舟,主要工作内容是对西南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李弘:我在公益领域已经工作了18年,在壹基金工作8年。壹基金主要在灾害、儿童以及公益行业支持等三个领域开展相关工作。 陈一梅:22年的时间里,我全职服务于公益事业。对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万科基金会里有绿色环保和社区发展领域的相关工作。去年开始,我们设立了社区废弃物管理的项目,没想到在今年,垃圾分类管理走到了风口上,等会关于这个方面,我会跟大家做一些个人分享。 吴朝晖:正德基金会是在去年成立的,和在座的各位相比,我们算是非常年轻的参与者。今天也很感谢益链科技给我这个机会向大家学习如何做慈善公益。 卢永彬:今天,各位嘉宾将带来了他们在“区块链+公益”的尝试与经验同大家分享。有些人可能会猜测,“区块链+公益”就是将区块链的概念与公益慈善直接对接,这有何难?我国民间公益慈善自2008年汶川地震开始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10余年的时间,从举步维艰,不断发展,到今天有了与国外质疑叫板的能力。很多人还是会困惑,慈善公益和我有什么关联? 公益慈善首先跟企业挂钩:ESG(即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包括信息披露、评估评级和投资指引三个方面,是社会责任投资的基础,是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香港已经全面推动,接下来沪指和深指都会逐步推动ESG,目的是希望国内的上市公司能够对标国际的发展。进一步看,从洛克菲勒到巴菲特,再到到比尔盖茨等人,他们所从事的慈善事业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慈善公益,而是更加关注企业的社会影响力。 在中国,第一代创业致富的人们也在思考慈善传承,在思考如何把成果传承给后代。在这个时间结点上,区块链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但是,相较于其他行业的发展,区块链在公益领域有更大的挑战。区块链在其他行业,更多是作为服务提供者和产品提供者,和消费者之间是甲方对乙方的关系,但在公益慈善行业中,我们有丙方的出现。慈善公益不仅仅是由募捐者对接受益方,同时需要公益方的转接,这个由于有第三方参与的过程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大家也是有目共睹。区块链在慈善公益里面到底该怎么走?它与慈善的结合是否能够构建大家对社会的信任和持续发展?在志愿服务平台开拓的今天,仅仅靠一张记录志愿服务小时数的纸张就能代表人们已实现的志愿服务及那颗慈善公益的心么?回到公益金融,它是否也可以对接区块链?诸如此类的疑问,希望能够从今天的4位嘉宾自己的实践案例中给大家带来一些答案与思考。 ![]() SEE西南中心秘书长萧今 1993年,我去香港教书的时候国内还不知道E-mail,然而电子网络技术很快推动了市场全球化;2000年,中国在加入WTO之后经济迅猛发展,经济发展在金融方面和制造业方面很快推动了2000-2015年联合国扶贫目标的达到,网络技术在企业、商业方面应用呈现出逐步深入的趋势。90年代,我国同意国际第三方部门进入云南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但至今20多年来,我国研究发展速度相当慢,其中一个制约因素就是管理上面缺乏技术,所以我希望区块链可以作为一个整合性的技术出现在公益当中。 我昨天批了一笔10万的款项,这个数额对企业来讲是非常小的。但是这10万资金是用于老百姓的搬迁,这群百姓的原居住地是世界仅存的3000只滇金丝猴的核心区,而政府给这群老百姓盖房子,却没有留出养猪和种菜的地方,这是他们最基本的生存条件。最后,由保护区、当地村子、老百姓以及阿拉善四方的资源整合来修建这块种菜和养猪的区域。这片区域统一用合金钢搭建房屋,减少对森林木材的砍伐。我们已经形成的比较完整的会议记录和用款记录,但是只有21家农户在试验。目前,中国原始森林面积只占国土的1.67%,所以滇西北原始森林里的4万多户还是存在砍伐原始森林木材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如何传达到网上让公众知道,从而进行保护和及时的投资?如果我们这个项目再延缓3-4年执行,可能会消耗掉更多的原始森林木材,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非常危机的问题,也是制约公益机构迅速从公众处筹到款项来解决危机的事情。 2018年年底,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南韩会议上宣布2015-2018年这3年时间里,全球升温0.3℃,因此会议提出要在全世界再造390万平方英里的森林,这样才能平衡和缓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速度所释放的热量。 公益机构发展缓慢还有涉及商业方面的因素。在商业中,产品如果达不到质量,客户可以不付钱;客户即使付钱之后发现产品质量问题也有消费者委员会帮助解决,这是国际上百年来建立的监督制度。我们很多企业以及公众捐赠的款项相当于投资,对环境和公益的投资,投资完之后谁来验货?这种投资与企业和经济部门投资的不同之处在于,企业和经济部门投资之后,资金和最后的利润是回到帐户进行结算,而当前很多公益组织的管理不够完善,大家都在报告做了什么活动,但是做完活动之后的效果在哪里?产品在哪里?这种投资的产品本质上是碧水蓝天等公益产品,那么,碧水蓝天的质量怎么控制?怎么去衡量、清算和结算?公益产品最终是被公众分享,而没有进入阿拉善、万科等公益组织的产品单里面。因此,在这个环节的管理上出现了没有达到闭环的问题。在公益慈善领域,有许多人跟投,希望可以公开中间执行的流程,让公众看到最后的效果,使我们公益组织受到问责,产品在哪里?花了多少钱?诸如此类的问题可以清楚地让公众们知晓。 在今天这个圆桌环节,我希望能与几位基金会的负责人讨论一下中国的公益事业能不能通过资金整合、文化建构以及管理这三方面的努力,加快发展速度?和仁人家园每年筹款20-30亿相比,阿拉善,这样一个全国大型的公益机构每年的筹款只能达到2亿,这样的规模和速度是非常小的。 卢永彬:大家可能不是很了解SEE,正是这样一群对社会有情怀的企业家关注绿色环保,才阻止了我国大西北快速的荒漠化。也正是SEE这样的组织,让我们能在国际上自豪地说出把荒漠变成绿洲。当你捐出1块钱时,你会在意这1块钱最终产生的社会效益么?如果会,欢迎你加入公益区块链的大家庭;如果你不会,也许你还没有完全做好进入公益区块链环境的准备。下面有请李弘秘书长谈谈壹基金的项目。 ![]() 壹基金秘书长李弘 国际上有国家公众捐赠指数排名,在2017年,我国在这个排名中是倒数第二。随着这些年科技的发展,尤其是2013、2014年以后,移动支付带来了公众捐赠的新历史阶段,但是我国捐赠总量和人数比例与有捐赠传统的国家相比差距还是很大。除了宗教文化和政策方面的原因,很大一个因素就是公益行业公信力的问题,而区块链技术无疑在不可篡改数据方面能够有力地提升公益公信力。从资金进入一直到资金使用,无论哪一个环节,都可以完整呈现出来。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让捐赠方、政府监管部门以及其他相关人群都可以清晰快捷地了解到公益流程中的这些数据。但也有挑战,例如物资类的项目,从款项到公益组织再到受益人,这个过程中的数据是可以做到一目了然的;但如果是做研究项目或者公众倡导项目,这样的项目没有指向具体的受益人,如何在技术、标准和公益组织不同项目类型上把这个数据标准建立起来?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第二个挑战是在标准的基础上,公益组织的所有信息,包括从捐赠方到受益方的信息,应该在什么样的平台呈现?如何让数十万公益组织和民政部批准的20家公众筹资平台加入进来?让大家集体愿意在某一标准或共同的平台使用?这个需要有引导和权威性的构建。公益本身需要强有力的权威认证,这个权威认证需要由政府或是行业联盟性质的安排,公益组织收到的捐款多数是用于具体定向目标的,很难有资金拿出来做类似行业基础建设与投入的,这对公益组织来讲,也是先天存在的困难。 马蔚华行长担任壹基金理事长后,就提出壹基金要像上市公司一样做信息披露,在马蔚华理事长这几年管理下,壹基金不论是风险控制还是信息披露,都完全严格对标企业进行。我们也在努力通过自己的方式做好公信力构建和信息披露,但是仅靠一家组织或者各家组织闭门造车是不行的,如果有了区块链的广泛推广和应用,相信整个中国的公益事业,从公众捐赠参与到公益的公信力提升都会是一个质的飞跃,包括对最终效果评估以及整个流程监管来说,都会更加方便。 卢永彬:李弘老师所讲的几个要点希望大家能够思考并探索一下。相较于美国而言,虽然我国每年的整体捐赠额度都在提升,但是其中大部分的捐款都来自企业,而美国捐赠款项中高达70%的比例来自于公众。信息披露不仅在公益行业还是企业界都值得我们深究,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我们都拭目以待。接下来,有请万科基金会陈一梅秘书长为大家分享她的实践项目与经验。 ![]() 万科基金会秘书长陈一梅 社区废弃物管理是万科公益基金会的旗舰项目,沸沸扬扬的垃圾分类其实是非常复杂的问题。在废弃物的管理上,现在有一种制度叫做EPR,即生产者延伸责任制。例如一瓶矿泉水,目前生产者承担的责任就是生产和销售,但是我们现在希望生产者把他的责任延伸到消费者使用上面,延伸到将来的回收上面,而不能回收的产品就要进行相应的处理,生产者也要为此负责。一个产品从生产到最后变成可循环物品或是废弃物,整个过程如何?成本如何计算?对于生产厂家来说,意味着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我们认为将来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的强化,EPR在废弃物回收领域大势所趋,区块链技术在这个方面也可能会有所贡献。关于万科公益基金会的垃圾分类项目以及推动企业减排项目究竟应该怎么搭上区块链技术的快车?我们仍在努力当中。 还有一个场景:食物浪费。从废弃物的角度讲,废弃物是要处理的,中午吃剩的饭菜中有经济和环境的成本需要去应对;从气侯变化的角度来说,食物浪费造成了大量碳排放,为土壤和空气带来很大的损害。如果可以源头上减少食物浪费,我们是不是可以在保护环境这方面做得更好。当然,减少食物浪费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那么,区块链能不能帮助我们实现个体行为的改变?因为这是最难做到的。另外,能否利用一些区块链的追踪机制以及经济核算机制激励个人节能减排行为,从而通过个人行为的改变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 碳排放的测算上也有全生命周期核算制度。如果要计算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和创造的价值数据是很庞杂的,我认为这方面区块链也可以参与进来,对数据进行全过程的记录。比如说,在一个小区里面进行垃圾分类,利用全生命周期方式就可以测算出这个小区贡献了多少碳减排,由小及大,如果全国小区都进行垃圾分类,并且利用全生命周期的方式,从经济、生态、减排等方面进行核算,我们就可得知垃圾分类这一国家政策为社区环境乃至全球环境产生了怎样的改变。 关于信用问题,如果有人在垃圾分类执行过程中仍不好好扔垃圾,我们是不是可以用区块链的技术把他纳入个人信用的体制当中。这就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区块链可能会对公益行为更加有效的几个想法。 卢永彬:未来,我们可以构建真正的生态圈,对一件产品其从生产到最后回收的全生命周期进行追踪。今年,只要是在上海的朋友都可以感受到垃圾分类政策执行的力度,这个执行过程当中或许会有一些痛苦,但是我们从台湾台北地区的经验可以看到,当垃圾不落地的政策执行之后,真正垃圾减量效果是可观的。下面有请正德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吴朝晖与大家分享区块链落地公益项目的经验。 ![]() 正德慈善理事长吴朝晖 关于公益与区块链,我个人认为其实是一个公益文化理念的传承。利用区块链技术更加透明、科学、可追溯的特点,让慈善公益世代相传,我认为区块链可以实现这样一个传承的理想。 正德慈善基金会的款项主要来源于企业家的股权收益。基金会的善款不单纯用于项目的赞助和资助,主要还用于捐助其他慈善基金会,因此我们需要区块链这样的技术手段保障平台的运行。今年6月6日,正德慈善基金会区块链服务平台1.0版本已经正式上线。对于后续使用平台以及怎样把这个链条打造得更透明,还有一定的改进空间。在如何完善服务平台的问题上,我们会和益链科技的技术人员继续沟通,让信息流和现金流都可以在全链条中体现出来。 卢永彬:谢谢吴朝晖理事长的精彩分享。请各位嘉宾总结一下个人关于“区块链+公益”未来发展潮流的想法。 吴朝晖:实际上,我个人是非常看好“区块链+公益”这个领域的。正因为有了区块链这样的技术手段,我们才能把慈善公益做得更加透明。让子孙后代能看到我们在公益链条上的付出。所以,我更加期待区块链服务平台2.0版本、3.0版本的上线和实施。 陈一梅:公益和区块链技术其实有很大的差异。公益很多是体验性质的,做志愿者的过程体验可能比我们需要的数据更重要;但是技术也同样重要,在一些政策改变、科学研究等方面可以有利于公益事业的发展。但公益也不是技术可以替代的,垃圾分类也不是技术或产品可以替代的,所以我希望垃圾分类这个政策带动大家的不仅是环境的改变,而是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来拥抱一个可持续的未来。 李弘:去年壹基金的捐赠笔数是9.75亿人次,从数据看来,已经有这么多公众愿意用实际行动关心社会公益事业,如何让他们有更好的公益体验?我们对这件事抱有信心,区块链一定会在技术上助推公益事业发展。我坚信,跨界的努力会给社会带来不一样的变化。 萧今:公益是企业家和公众在完成国家税收交付后的再一次自愿参与的资金分配行为,我希望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可以帮助公益款的创新和使用管理过程透明化,提高效率,同时建构我们国家公益事业问责制度,这是我的期望。 卢永彬:谢谢几位嘉宾老师的分享。公益是一种生活方式,环保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区块链是不是也可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未来的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甚至产业发展都需要在座的每一位伙伴跨界协作地走下去! 以上就是本次“2019益链区块链全球生态大会”金融圆桌论坛的全部内容,区块链在公益领域的应用有太多的场景和想象空间,嘉宾们对区块链公益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及面临挑战的探讨,对推动区块链的公益实践来讲意义非凡。 (正文已结束) (编辑:雪豹) 免责声明及提醒: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 |
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
【2016年5月26日,北京】今日,三星电子正式发布全新...[详细]
-
2016年1月17日,鲁能集团一带一路履责行动暨海南岛 看...[详细]
-
拥有纤薄机身、唯美外观设计的三星旗舰新机Galaxy A8...[详细]
-
2014年1月1日,由宁夏红集团耗费十三年心血打造的新品...[详细]
-
■比特币大事记2008年11月1日“中本聪”在一个隐秘的...[详细]
-
由余额宝领衔的“宝宝军团”与国内各家银行的“明争暗...[详细]
-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近期,数家...[详细]
-
推荐关注:本周在售银行理财产品排行榜3月10日互联网...[详细]
-
重庆晨报讯(记者刘笑嫣)自从有了余额宝,很多不理财的...[详细]
-
证券时报记者朱凯阿里巴巴小微金融服务集团(筹)昨日...[详细]
热点阅读